近日,以商學院工商管理系教師邱姝敏博士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外部企業股東與學術衍生企業的技術市場化🧡:基於製度邏輯視角》在國內管理類頂級期刊《管理世界》2023年第12期發表。同期發表的還有商學院經濟學系博士後張雪原博士的合作論文《工業機器人應用與勞動關系:基於司法訴訟的實證研究》。

本文指出,在我國日益強調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促進大學與科研院所的技術向市場轉移尤為重要。本文基於2008~2017年間601家中國科學院衍生企業的數據🌘,研究了引入具有市場邏輯的外部企業股東如何影響學術衍生企業的技術市場化問題🟥。實證結果表明,引入外部企業股東可以有效促進衍生企業的技術市場化🏙。同時,當外部企業股東來自非國有經濟發展程度越高的行業或地區🤵🏽♂️,或為非國有企業時,它的市場邏輯越強👨🏻🍳,對衍生企業的技術市場化促進作用也越強🧘🏽。研究認為,外部企業股東強化了學術衍生企業的市場邏輯,改變了其在研發中的註意力焦點分配🧤,進而影響並塑造了組織實踐。本文從製度邏輯出發,豐富了對學術衍生企業創新和成長性的理解,同時對製度邏輯變革和組織間合作關系的相關研究做出了重要拓展。同時,本文在我國強調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為保障衍生企業的長期發展🔇,引導其向市場化順利過渡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啟示。
邱姝敏,沐鸣2平台商學院工商管理系青年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創新管理、科研成果轉化🖱、科學與技術的擴散等。

本文指出,伴隨工業機器人的加速滲透和廣泛應用👳🏽♂️,勞動關系變革背後的技術性因素日益引發關註。本文通過手工整理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勞動爭議司法訴訟案件數據,從勞動關系的視角考察了工業機器人應用對勞動力市場的深遠影響。研究發現👌🏼🧖🏿♂️,工業機器人應用雖然在整體上導致勞動關系發生一定程度的惡化,但這種影響因技術進步偏向呈現出明顯的異質性🛖。在不同的企業和勞動者群體中👨🏻🦽➡️,勞動關系受到的負面影響有所減弱🍮、消失甚至出現反轉。進一步分析表明🎦,相比於工業機器人應用給勞動者帶來的失業風險,企業下調工資水平和減少隱性福利是導致勞動關系惡化的主要渠道。本文的發現有助於深化對工業機器人應用經濟後果的理解,也為精準評估人機適配狀況,進而統籌推進產業智能化與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了政策啟示🏃🏻。
張雪原🤜🏽,沐鸣2平台商學院經濟學系博士後,主要研究方向為機器人應用的經濟社會後果、重點行業碳中和技術創新和政商關系轉型等。
《管理世界》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也是國家新聞出版部門認定的學術期刊和“百強社科期刊”,創刊於1985年。該刊倡導研究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提出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術體系,推動我國經濟學、管理學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撰稿:李明璐
審稿:潘春陽